作者:c4lvin : : FP,Four Pillars 研究員
編譯:Tim,PANews
關鍵要點:
來源:《黑之契約者》
2025 年 6 月 1 日,幣安前 CEO 趙長鵬在推特發布的貼文引發社群巨大波瀾。他提出了「暗池式永續合約 DEX」的潛在需求,指出目前 DEX 即時公開訂單的透明度反而會對交易者不利。該貼文引發關於加密貨幣交易隱私性與效率的辯論,尤其使暗池概念受到關注。本文旨在解析何為暗池,以及 Web3 中的暗池意味著什麼。
1. 什麼是暗池?
1.1 傳統領域的暗池
儘管 CZ 的言論可能讓人誤以為暗池交易是 Web3 獨有的創新,但實際上,這種金融工具在傳統市場已經存在數十年。暗池的歷史可追溯至 1979 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當年通過《19c-3 條例》,允許特定交易所上市的證券在其他平台交易。隨著 1980 年代電子化高頻交易的興起,訂單簿資訊的透明化程度遠超以往,促使不願暴露大額持倉動向的機構投資者對私有化交易場所產生需求。
通常,我們會接觸到紐約證券交易所或納斯達克這類公開交易所,但在這些公開交易所開立大宗買賣倉位時,可能會顯著影響市場價格,甚至對普通交易者造成意外損失。暗池則指獨立的交易系統,允許機構或大型投行私下執行大規模交易。
在傳統交易所中,所有買賣訂單都公開顯示在訂單簿上供市場參與者查看,而暗池交易平台則不會在成交前披露訂單價格或數量。由於這一特性,大型機構投資者可以隱藏交易意圖,同時將市場影響最小化。截至 2025 年,美國股票交易中有高達 51.8% 透過暗池完成,顯示暗池已超越單純的替代性交易手段,成為主流交易方式。
這種暗池交易與加密貨幣場外交易有一定差異。暗池業者透過做空股票來累積籌碼,從而向買方提供購買量。由於必須向美國金融業監理局等金融監理機構揭露做空交易細節,暗池的交易資料和成交量其實是公開透明的。但不同之處在於,直接發起交易的機構身分不會被揭露。目前暗池交易量以 DIX 指數的形式公開,交易者常據此推測機構的資金動向。
1.2 對傳統暗池交易的批評
然而,傳統金融中的暗池交易已備受詬病。由於暗池交易由中心化業者操控,當貪腐可獲得的利潤遠超過所需支付的罰款成本時,極易遭到濫用,現實中因此引發的犯罪案件層出不窮。
2016 年,多家主要金融機構因在暗池操作中違反聯邦法律被處以超 1.5 億美元罰款,其中巴克萊銀行和瑞士信貸因違反暗池監管規定遭到美國證監會起訴。這些機構被指控向客戶提供關於暗池參與者構成的虛假信息,並且未透明披露其向高頻交易公司提供優惠待遇的事實。
2018 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花旗集團罰款 1,200 萬美元,因在暗池交易業務中誤導投資者。花旗向高頻交易公司洩露客戶機密訂單信息,讓這些公司得以執行逾 90 億美元與花旗客戶反向的交易並輕鬆獲利。
這些問題源自於對中心化業者的信任依賴和利益衝突,而 Web3 中的去中心化暗池解決方案恰好能夠化解這些痛點。
1.3 Web3 中的暗池
Web3 版暗池概念也正受到關注,其實現形式較傳統金融市場暗池更為複雜透明。儘管區塊鏈上的所有交易都會被公開記錄,看似存在矛盾,但 Web3 暗池透過運用零知識證明和多方計算等先進密碼學技術,有效保障了交易隱私性。區塊鏈固有的透明性反而成為其實現更高階隱私保護的技術優勢。
Web3 暗池的核心優勢在於,與傳統 Web2 模式暗池不同,它們能夠規避營運風險。由於交易透過智能合約自動執行,無需中介機構介入,交易者可隨時保持對資產的完全掌控。同時與傳統暗池不同,此模式下不存在業者濫用客戶資訊的風險,所有交易流程都可透過密碼學技術進行驗證。
Web3 暗池也引進了一個名為「可程式隱私」的新概念。該功能允許開發者靈活設定應用程式的哪些部分應保持私有,哪些部分需要公開。例如:在滿足監管合規要求的前提下,交易指令可全程保密,而最終成交結果僅向特定參與者公開。雖然傳統軟體技術並非無法實現類似功能,但在可程式隱私協定的實現層面,Web3 技術在靈活性優勢及協定的可驗證性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2. 暗池型永續合約 DEX 的需求
CZ 提出需要暗池模式的永續合約 DEX,並指出目前 DEX 的透明性引發了許多問題。他闡述的核心論點和依據如下:
2.1 避免 MEV 攻擊
DEX 的透明性是導致 MEV 攻擊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前文所述,當 DEX 的訂單在區塊鏈記憶體池公開時,MEV 機器人會偵測到這些交易訊息,實施前置交易、後置交易或三明治攻擊。這導致交易者最終成交價格遠不及預期,尤其是大額訂單的滑點會顯著增加。 CZ 曾說:「如果你想完成一筆 10 億美元的訂單,必然希望在別人察覺前就完成交易」,他主張需要暗池機制來解決這類問題。
2.2 潛在的巨大需求
CZ 提到暗池在傳統金融市場已被廣泛使用,他指出暗池可提供的流動性規模可能高達公開交易所的十倍。他認為加密市場同樣需要此類解決方案,特別強調在永續合約這類高風險產品中,交易者隱私保護尤其重要。
CZ 的觀點之外,暗池的需求最近不僅在 Web2 市場,在 Web3 市場也被認為日益增長。根據 Blocknative 研究,2022 年以太坊的私有記憶體池交易僅佔總量的 4.5%,但最近已占到總 gas 費用的 50% 以上。雖然 Solana 網路不存在記憶體池環境,但目前各類交易機器人和錢包解決方案已將 MEV 預防功能作為標準配置,顯示用戶對 MEV 的認知度顯著提升。這清楚證明:Web3 社群如今已充分意識到影響交易結果的操作行為,並存在主動規避這些影響的強烈需求。
2.3 來自 DEX 透明度的潛在損害
CZ 表示「所有訂單在 DEX 上都是即時公開的」,並強調這在永續合約交易中會造成重大隱患。在永續合約 DEX 中,交易者的持倉和平倉點位會直接在區塊鏈上公開,這使得惡意參與者可能利用這些資訊操縱市場。例如當其他交易者發現大額持倉者的爆倉價格時,可故意推動市場價格觸發強制平倉。 CZ 也提到這與「近期事件」有關,似乎暗指 Hyperliquid 平台的 HLP 清算事件或 James Wynn 的大額爆倉事件。
CZ 那條推特的更詳細解釋,可以在 Hashed 創始人 Simon Kim 近期撰寫的文章中找到。文章指出,Web3 雖然可以實現去中心化和隱私保護,但實際上卻創造了史上最透明的監控體系,強調了一個所有交易都被永久記錄、對任何人可見、並由 AI 分析的現實。
該文章重點分析了 MicroStrategy 公司的案例,證明即使是企業也無法逃脫追蹤。儘管 Micheal Saylor 多次強烈警告公開錢包地址的風險,區塊鏈分析平台 Arkham Intelligence 仍逐步成功追蹤到該公司持有的比特幣,鎖定了其總持倉量的 87.5% 。
文章也聚焦了 James Wynn 在 Hyperliquid 交易所上經歷的 1 億美元爆倉事件,這起案例凸顯了暗池交易的必要性。 Wynn 曾建立價值 12.5 億美元的比特幣 40 倍槓桿多頭部位,但由於其爆倉價公開可查,市場參與者得以利用這一漏洞進行狙擊,有交易員同期持續對其倉位進行逆向操作,一周內獲利 1700 萬美元。此事件揭露了永續合約 DEX 中倉位資訊透明化的弊端,也印證了倉位資訊不透明的交易環境存在實質需求。
3. 在鏈上實現暗池的不同方式
儘管許多人或許是因 CZ 的推文首次接觸暗池交易概念,但事實上已有許多項目在持續推進暗池開發。為了實現「交易者隱私」這一暗池的核心目標,同時又存在多種技術路徑,不同項目採用了差異化的加密方案。以下是主流實現方式及其代表性項目:
3.1 Renegade
Renegade 是目前以太坊二層網路 Arbitrum 主網上最具代表性的鏈上暗池專案之一。該專案透過將多方計算與零知識證明技術相結合,建構了其隱私保護解決方案。
在 Renegade 協議中,所有狀態資料(餘額、訂單簿等)均由交易者本地管理,無需依賴中心化或分散式伺服器。當交易者執行交易時,必須同時知道新舊錢包狀態,並向智能合約提交三個關鍵資訊:commitment 、 nullifier 和 validity proof 。這種結構設計也常見於類似 Zcash 等基於零知識證明的項目中。
Renegade 的核心特性在於確保交易前與交易後的全程隱私性。交易前,訂單詳情(價格、數量、方向等)完全隱匿;交易完成後,只有對手方能知曉交換的資產種類。所有交易均錨定幣安即時中間價執行,無滑點、無價格影響,使其成為極具吸引力的 Web2 式項目。
Renegade 的架構特點是,每當有新訂單進入系統,眾多獨立的中繼節點 (relayers) 會持續透過點對點通訊相互執行多方計算。在執行多方計算的過程中,Renegade 會證明一個稱為「VALID MATCH MPC”NP 命題 的特殊。上述證明表明,在給定公開的訂單資訊承諾和公開的匹配元組承諾後,雙方交易者實際知曉有效的輸入訂單。透過這種協作式的零知識證明結構,Renegade 為用戶提供了完全的匿名性、隱私性和安全性。
3.2 Arcium
Arcium 是一個基於 Solana 生態系統建構的隱私項目,其核心技術是採用加法秘密共享的 MPC 來實現加密共享狀態。該方案允許開發者在鏈上儲存加密狀態並進行資料計算,同時確保底層原始資料全程保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Arcium 的創新架構能實現本地非互動式加法運算,並透過單輪通訊完成乘法運算,在提供強大安全保障的同時大幅提升運算效率。
此外,Arcium 採用了可程式隱私能力,允許開發者在 Solana 程式中指定哪些狀態應以加密形式儲存,以及哪些函數應對特定的加密狀態進行計算操作。在 Arcium 中,多方運算任務由一個名為多方可執行環境(Multi-Party eXecution Environment, MXE)的虛擬執行環境進行管理。 MXE 負責設定任務的參數,例如使用的資料資料、執行的程式程式以及負責計算的節點節點。借助該框架,Arcium 能夠支援類似於 Solana 的大規模、並行化交易執行。
近日,Arcium 在 Solana 公共測試網路上成功推出暗池展示版,實現了 Solana 區塊鏈上首個鏈上機密交易場所。任何現有 Solana DeFi 專案可與 Arcium 合作,在 Solana 上部署暗池機制,為用戶提供機密交易服務。
3.3 Aztec
Aztec 是一種專注於隱私保護的零知識 rollup 解決方案,於 2022 年完成由 a16z crypto 領投的 1 億美元 B 輪融資,成為隱私技術領域規模最大的投資案例之一。
與 Arcium 方案類似,Aztec 允許開發者標記私有函數,被標記為私有的函數在使用者裝置上完成執行與驗證,而僅公開標記的函數才會在 Aztec 網路上執行。私有函數的狀態值以僅用戶可解密的 UTXO 形式存儲,除用戶外任何人均無法讀取。
Aztec 曾與 Ren Protocol 達成合作,共同開發基於暗池技術的隱私保護型交易協議。 Aztec 建構的交易系統允許用戶透過零知識證明代幣「Aztec Notes」進行交易,且交易資訊與金額均不會在訂單簿中公開。當用戶向 Aztec 存入資金時,系統會透過鏈下 UTXO 狀態機制產生類似現金的加密憑證。隨著交易提交與執行,狀態樹會持續更新加密訊息,僅憑證持有者可查看內容,完全保障使用者身分及帳戶餘額的保密性。
4. 若技術成,則暗池興
Web3 暗池面臨的最大技術挑戰是可擴充性和效能問題。目前的安全多方計算和零知識證明技術對算力要求極高,在處理大規模交易量時仍有其限制。以 Renegade 計畫為例,點對點網路結構將導致網路參與者數量增加時系統複雜度呈指數級增長。
暗池的隱私性和可擴展性存在某種權衡關係。 Aztec 聯合創辦人 Zac Williamson 曾指出:「完全私密的交易會因資訊完全加密而需要傳輸更多數據,從而佔用更多資源導致可擴展性降低。」要突破這些根本性制約,需要開發更有效率的密碼學庫。
網路穩定性同樣是一項重要挑戰。近期,Arcium 在 Solana 的 Devnet 上測試了基於 Arcium 測試網的暗池演示應用。測試期間,部分節點因高流量崩潰,導致訂單佇列積壓。 Arcium 此次測試旨在驗證基礎設施穩定性,並在主線上線前解決此類潛在問題,而該問題也確實得到了迅速解決。這證明實施暗池需要尖端技術和充分測試,才能應對高要求負荷。
從長遠來看,暗池有望成為加密貨幣交易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如幣安創始人 CZ 所指出,暗池在傳統金融領域的交易量佔比已超過 50%,這種交易模式很可能在加密市場佔據同等比重。隨著機構投資人對加密市場的參與度提升,此趨勢將進一步加速。
但這並不意味著現有 DEX 會被完全取代,二者更可能形成互補關係以滿足不同需求。預計未來市場將呈現分化趨勢:對於重視價格發現的小額交易,仍將在現有 DEX 上進行;而對於注重隱私性的大額交易,則將在暗池中進行。
暗池的發展將從隱私領域擴展至更廣泛的應用場景。正如 Arcium 持續推進的那樣,AI 、 DePIN 和供應鏈管理等各領域對隱私保護技術的需求與日俱增。作為隱私技術佈局的起點,暗池有望發展成為隱私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上內容獲合作夥伴 PANews 授權節錄及轉載,原文連結 )